科创荟

宜信李默丹:增量逻辑中的母基金投资

投资人访谈 作者 | 投资界 2020-08-14 08:07:21 1523

2020年8月12-13日,由清科集团、投资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在上海隆重举行。现场汇集国内顶级FOFs、政府引导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家族基金、保险机构、银行资本、VC/PE机构、上市公司等150+顶级LP和万亿级可投资本,共探新经济下的股权投资之路。

会上,宜信私募股权母基金合伙人李默丹进行了名为《增量逻辑中的母基金投资》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内容精华,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整理:

各位新老朋友下午好,很高兴在上海见到大家。宜信做母基金到现在已经七年了,七年当中我们有一些不同的阶段的思考可以在这个场合和大家做一些分享。

先介绍一下我们母基金的基本情况。2006年,宜信在北京成立了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最开始做的业务是普惠金融,在2015年的时候第一家上市公司在纽交所上市。2009、2010年开始做资管和财富管理业务,2013年开始做母基金。宜信创始人唐宁先生从华尔街回来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天使投资,我们整个团队基本上都是直投业务背景。所以后来我们把私募股权相关的板块也建立起来,到现在我们已经投资了90多个GP,200多个基金,管理规模300多亿,在香港也有美元基金团队。间接投资公司4000多家,目前实现上市退出的有200多家,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加,今年也是A股的上市大潮。

母基金如何做好资产配置?

母基金主要考虑的是怎么管理这么多量的资金。我们做顶层设计的逻辑也不外乎结合当前市场的状况以及对未来市场环境的预测。宜信母基金2013年进入到这个市场的时候,当时正逢互联网基建的2.0,也就是移动互联的开始,我相信大家在思考的维度,以及形成策略的方向上很贴近,不同的是执行速度和力度。宜信母基金在这个事情上有两个特点,第一就是投了很多老兵新传,在2013-2015年的时间里,我们投了很多的黑马团队,那段时间除了跟老朋友合作之外,我们得把不少钱配置到了黑马的团队。

另外,我们当时觉得医疗会发展起来,而且会很快成为一个新的大赛道,因为之前市场还没有很多创新含量很高的医疗项目。2013年时就不一样了,很多新的创新团队从美国回来,很多技术含量更高的项目开始起来。这个背景下,有很多好的医疗投资团队从大基金里面独立出来做他们自己的医疗基金,对我们来说这是不可放过的赛道型机会,也是我们2013年做母基金之初坚持投资的一个大领域。我们也一直支持这些医疗GP,作为他们连续的LP跟他们走到现在。

再讲到2017年,科创这个话题也不是那一年开始的,大家在科技上的关注和投资很早就开始了,互联网的红利见底之后大家加速了对这个赛道的布局。我们在2016、2017年开始往前端走了一步,做了天使母基金,很多专注前沿的技术和领域。另外2017年,我们开始关注S这个市场,2014-2016年这个阶段,因为大家做增量,实际上关注点还不在偏退出的这个阶段,我们觉得S这个事情一定随着一级市场投入的热情的降低而启动,所以到了2017年我们跟GP再去聊S合作的时候,他们热情变得非常的高。所以从我们的角度来说,2017年开始在商业模式上,S这一层加的量相对比较重。

今年以来,大家看到两个大的变量,一个是疫情,疫情让整个大家的募资效率下来一大块,所以对我们来说,我们确实在新基金配置策略上也稍微往后移一点,在交割上也更为严格。以前进去一个基金,可能在第一轮我们可以先进去,但是我们现在的要求是更偏于已经有一定的运行基础,资产见到一定的清晰度了,然后再进去,也就是用偏Early S的方式替代以往的盲池投资

另外,我们在跟投的这个角度上也比以往要更活跃,也更开放多元,过往我们很多的直接投资还是以金融科技赛道为主,今年来看,像医疗、新科技等等我们都将会有比较多的思考角度和做深生态圈的计划,我们也相信这是宜信能够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帮助到各位GP成长的重要的一个部分。

做任何资产管理逻辑都是相通的,我们管理数百亿的资产规模,对管理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雪球越滚越大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挑战。我们专注在三件事上,第一个是打磨投资的专业性,我们能不能对环境和赛道做出正确预判,把资金准确的放到这个篮子里面,是我们不停在做和精进的基本技能。第二个是资源和资产数据库的建设和复用。几千个项目形成的行业真实数据库,对我们来讲未来开展任何一个类型的投资,价值和深度都是非常大的。我们有一个很强大的系统,把这个数据库整理和梳理出来,当我们做任何一个业务的时候,将围绕这个数据库做相关的投资和策略的制定。第三个,我们虽然是LP机构,但是我们自己基金的稳定性在内部不断的复盘和强调,除了管理财富渠道的钱,机构的钱也是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定制合作当中。所以这些是我们作为市场化母基金最为重视的三个方面。

S基金选择:偏重资产透明度高、退出规划清晰的尾盘类资产

关于S这个话题,我们的策略初心不改,在看起来很大的存量市场,要做到一个精品化投资还是比较难的,正因为存量市场非常大,筛选的过程当中还是会遇到很多实操上的困难。从市场环境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感受还是没变,几个常见交易场景也都还在,包括LP层面的卖家有很多现金流回收的需求,虽然最近有不少上市的案子能够一定程度的缓解变现压力,但是并不能完全缓解市场上大量的提前退出需求。

从前几年一直积累到2017年,整个人民币的私募股权资产总量已经是历史新高了,抛掉现在看起来可以比较快的和资本市场接轨的项目,剩下的项目当中哪怕只有5%-10%值得看做是S的对象,这个量也相当大。所以我们认为,在海量的资产投资当中有不少通过S策略淘金的机会。

2008年的时候整个市场有一个情绪的过渡期和调整过程,首先有一个静默期,去年比较早的时候跟很多人去聊,还是彼此在试探,在沟通的比较多。实际上要成交的话,还是有很多的一些考量。真正的量起来的话,我觉得可能在今年或者明年会有很多的实际的交易发生,也就是我讲的从静默期再到一个活跃期。因为到了一个新的周期了,大家需要更快处理一下手上的资产以便于更好的出发,而且我们看到很多需求不是从LP来的,而是GP因为DPI压力主动提出来的,我们也相信可以从这个层面获得更多的一些优秀资产。

当然,退出市场回暖还是我们去做大S的很重要的保障,大家都很清楚,今年以来A股都在很活跃的退出阶段。我们也从里面可以获得相应红利,我相信现在对于我们S资产选择来说,也会偏重于资产透明度高、退出规划清晰的尾盘类资产的兴趣多一些。如果GP有资产包重组的需求,两三个项目打包出来,也是我们很乐于见到的交易的方式。

这个事情也让我们开拓了新的思路,以前跟很多朋友探讨,S这个机会是一个小圈子生意。但是现在我感觉可以把这个事情扩大一些,以前没有合作到的,错过合作的,可以在S这个阶段重新合作起来。另外,宜信本身在进入到底层资产的时候也能够有一些赋能和输出。

做直投,选核心GP和核心项目

最后提一下我们今年的重点,过往宜信在直投方面比较谨慎,我们也拿到了不少中晚期交易的或者投资的机会,这些机会我们确实参与的非常少,原因是帐算不过来,所以从PE阶段的角度,我们过往并不是胃口很大的一个LP。但是今年我们决定开始从直投这个事情上做一些体系化的筛选和放大,首先我们自己做了一个GP的白名单,我们投过的GP当中我们梳理出来一系列在各个赛道领域当中投研做的积极,过往又投的不错的GP做深入探讨,具体项目上我们长期从数据库中跟踪和筛选,所以我们会有自己的一个相对详细,或者明确的跟投合作目标。

我们策略重点就是核心GP、核心项目。边边角角的项目,首先是担心成长的价值,其次是GP本身也不会花特别多的精力去经营合作及投后的服务,所以对我们来说这样一个想法很简单很明确。

第三个,我们希望作为新的投资人进去,除了有财务的目标,也能在资源共享上面和大家有更多的互动。宜信本身做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业务上面积累了非常多的高净值客户资源,这么多的资源后面还有这些企业的需求,都是很好的订单来源,未来大家在这方面可以有更多的探讨。谢谢大家!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