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荟

元禾重元李莹:To B创业并非一蹴而就,团队研究驱动性是根本要求

投资人访谈 作者 | 猎云网 2020-03-28 09:17:17 6330

 

4月12日,由国内一线基金、产业专家、企业共同发起的『B计划』To B创投派,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近百位知名资本大咖,独角兽创始人、创业风云人物及近千位投资人与创业者共聚一堂。

会上,在由云启资本副总裁冯瑶主持、以《2019To B与科技投资:回归与想象力》为主题的高峰论坛中,元禾重元执行合伙人李莹就论坛议题发表了精彩观点。

以下,enjoy:

元禾重元执行合伙人李莹表示,企业估值一定是跟其成长性相关,如果可以预见一个企业有很好的成长性,哪怕它的估值相对较高,但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就OK,而不只是简单、绝对地用高或低定义。

如何辨别是否是一个具有投资价值的技术类创业公司,李莹强调的是研究驱动。在她看来,这是对整个团队最根本的要求,因为To B的项目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只要看这个技术的领先性,团队构成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To B领域的创业者,他们都有相对长的行业经验,他自己经历过这个行业的一些历练,积累了很多经验,无论从技术、市场、各方面的资源都是打磨过的,这样的团队会更被认可一些。

元禾重元重点关注哪些技术和产业?

对此,李莹表示主要可以分为四类。

一、智能制造,从自动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在此过程中所蕴含的连续性创新的机会,当然也包括很多AI的应用;

二、会特别关注大数据、云计算;

三、汽车和出行,包括车联网、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里面的电机电控部分、产业升级的机会;

四、技术驱动下的消费升级,尤其是包括精准营销、教育信息化等。

To B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李莹用高度概括的12个字建议创业者:门当户对、志同道合、水到渠成。

以下为圆桌论坛实录,部分内容有删改: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跟几位业界的大咖在一起交流我们这个B计划,今天是B计划的首次亮相,也邀请到了很多重磅嘉宾,我们也请嘉宾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包括我们机构这边的投资方向以及个人的投资方向介绍。

李莹:大家好,我是元禾重元李莹,很高兴参加这个论坛,六个字展开介绍一下元禾重元。第一个是天时,我觉得我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机遇,元禾重元在去年录得了5个IPO国内外的上市项目,今年科创板浪潮当中有4家公司被受理;第二是地利,我们在苏州工业园区,在东沙湖基金小镇,我们也是在长三角这么一个很好的土壤里发展起来的;第三个是人和,我们这个团队从2002年起在一起做投资,团队的背景也是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工科的技术背景,应该是老中青三代的结合。我们主要看的方向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这些技术驱动的制造升级和消费升级,我们投资阶段主要在成长期,希望有机会跟大家做交流。

主持人:从我们基金,包括我个人在行业里面也能看到,整个To B的赛道从资本热度的角度也经历了一个比较大的起伏阶段,早年在2013、2014年的时候,整个赛道有一拨热潮,这个热潮之后看到2015年、2016年、2017年To B资本关注度并没有这么高,特别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现在,To B赛道的热度不断升温,包括很多基金的关注,也包括类似BAT这样大的互联网公司的进入,所以下面一个主题想跟大家探讨一下,我们也看到To B赛道在最近这一年的时间,开始升温,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是怎么看待近期这个To B创投的火热?各位是不是认为现在To B投资存在泡沫的呢?

李莹:在座的各位也都了解到,现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股权投资机构有两万多家,有这么多的供给方,这个市场的泡沫是不可能有的,大家坐在这里,B计划的成员都是靠谱的机构。回到整个投资的泡沫话题上,很多人问我,会不会觉得这个项目的估值高?我坚信,估值一定跟企业的成长性是相关的,如果可以预见一个企业它有很好的成长性,哪怕这个估值是相对高的,只要是合理的就OK,不是简单的绝对说高或者低去定义。从泡沫的角度,我特别认同前面几位嘉宾分享的观点,这个市场鱼龙混杂,也希望创业者真的要睁大你的眼睛。我们今天成立这么一个B计划,也是帮助创业者能够提高你的融资效率,找到更靠谱的投资方。

主持人:特别同意周总刚刚说的那一点,其实这个行业在我们看来,存在泡沫的其实是资本跟心态。这两年国内互联网公司基本上都是C端的,每天早晨从起床到睡觉有无数个场景,被无数个做C端的互联网公司所包围,每个C端的场景背后都应该有一个相应的供给端,但是你往往在这个消费端能找到一个很大的公司。但是在供给端,现在其实缺乏很多不错的供应链公司,从业务的角度,其实不是泡沫,还是在一个初期的建设阶段,需要大家一起去努力建设。

回到投资这一点,在座都是投To B的机构,跟很多专注投To C的机构比较,很多人说To B的企业成长路径可能相对线性一点,它可能一年3倍、一年5倍,已经是很高的增长了。但是To C有的是爆发式增长,很多人说,那是不是意味着,投资To B就需要熬或者等待,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去钻研。追问一下,这个问题给各位嘉宾,大家怎么看待这一点的?以及大家在投资To B整个投资逻辑是怎样的?

李莹:从我们元禾重元来讲,我们团队是从2002年开始做股权投资的,也是经历了行业发展的很多个周期,见证了很多无论To C还是To B的投资,从我们现在的投资逻辑角度来看,我们首先强调的是研究驱动,这是对整个团队最根本的要求。因为To B的项目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再加上我们主要是投成长期的,所以我们在看To B项目的时候,不光要看这个技术的领先性,我们还是要关注很多维度,包括它的团队,并没有很多像以前To C有一个想法就能做成一个To C项目。在To B领域里面的投资,我们所投的这些项目创业者,其实他都是有相对长的行业经验,他自己经历过这个行业的一些历练,积累了很多经验,无论从技术、市场、各方面的资源都是打磨过的,这样的团队我们会更认可一些。除了团队以外,我们还关注刚才提到的技术,还有就是市场,它的整个治理结构、它未来的成长性等等都是我们关注的地方。作为一个投成长性的机构,我们会更加多关注一点的。

主持人:我很同意惠总(惠成峰,方广资本投资总裁)的比喻,有时候To C的增长像坐飞机一样,To B的增长有本质的商业规律,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公司从0到1,1到10,10到100,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需要突破的点。我们自己投过很多供应链公司,0到1是他自己商业模式的突破、产品的突破;1到10是单位模型的打磨,可能是团队的升级;10到100更多的是一个扩张之后的东西,每当突破瓶颈点和问题点的时候,也能看到他在这个阶段能够有不错的增长发生。

所以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解决你在企业过程当中每个阶段面临的问题,刚刚丁总(丁润强,国科嘉和基金执行董事)也提到了,跟我们也很像,我们特别重点想去看这个技术驱动和模式驱动,给这个行业带来的一些创新跟效率提升。这有一个主题词是技术这一点,在座各位也投资蛮多技术驱动的企业,下一个话题跟大家探讨一下,各位都会关注哪些底层技术,会重点比较看好哪些技术跟产业的结合、应用的方向。

李莹:我们在投资当中关注四个方向的技术应用。

第一个,从智能制造的角度,从自动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过程当中也有很多连续性创新的机会,当然也包括很多AI的应用,这一块是我们比较关注的。

第二个,我们关注的是在大数据、云计算这块,因为我们已经投的项目,包括像UCloud,公有云的项目,做云安防的,像同盾科技、达观数据等等都是在大数据、云计算方向上特别看好的一些企业,在这些领域会特别去关注。

第三个,我们觉得在汽车和出行的方向,无论车联网还是自动驾驶,我们在新能源汽车里面电机电控,刚才周总也提到了进口替代,包括我们自己的产业升级的机会,我们也会特别关注。

第四个,我们特别关注的一个应用场景是技术驱动下的消费升级,尤其是包括精准营销、教育信息化这些,他们还是有很多的空间可以去发掘的。谢谢!

主持人:刚刚也谈论了蛮多,大家对行业、对赛道以及对资本投资的看法,在座有很多创业者,虽然时间有限,但是我觉得最后一个问题也是能让各位嘉宾给在座的创业者分享一些,大家对创业者的建议。一方面看到,虽然现在BAT入局把整个资本赛道给带热了,但是BAT从某种层面来说它也是半个竞争对手,在这种竞争态势下,我们刚刚也提到To B创业相对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各位嘉宾对创业者这边有什么样的建议?有什么破局之术建议给我们的创业者?

李莹:我简要说十二个字,一个是门当户对,第二个是志同道合,第三个是水到渠成。

主持人:嘉宾给创业者提出很好的建议,再补充两点:

第一点,关键词是成长,刚刚我们也提到,每个公司的发展都是阶段性的,每个阶段升级打怪的内容不一样,无论CEO自己还是创业团队,在每个阶段是不是能够掌握这个阶段核心必要的能力跟你的团队是不是足够的互补,能够具备这个阶段不同的能力,能不能自我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借力,包括自己的力、身边资源的力以及杰森也提到债权、股权,你的资源方。To B最终一定需要打造一个生态,无论产品生态还是供应链的生态,能够借力是很重要的。所以在这边其实也回到点题上,发布B计划以及台上诸多投资To B方向的机构,我们今天在一起也是希望能够形成这么一个关系链,能够帮助更多的创业者更好地成长,投资机构能够发最好的项目,能够相互成就。

 

推荐文章